荫平镇荫平村的三峡移民陈福梅,和丈夫一起开着收割机走南闯北,收获希望,收获欢乐,走上了致富路。
喜迁新居
近日,记者前去采访陈福梅,荫平镇移民办的工作人员却领着记者来到了荫平场镇的一个小区内。
“三峡移民都住在移民安置点,为什么你家住在小区呢?”见到陈福梅,记者开门见山地问。
“靠着联合收割机,这几年挣了钱,在场镇买了套新房,才搬家不久呢!”陈福梅快言快语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。
她说,刚来的时候住的移民房离新居不远,现在用来保管收割机等机器。
陈福梅的新居100多平方米,三室一厅,装修得美观大方,沙发、电器等家居设施一应俱全。一同前往的县移民局工作人员见此情景,不停地称赞:“你们家的生活条件不比城里人差哟。”
农机创业
是什么让陈福梅一家人住进和城里人一样的小区的呢?是一台收割机。
今年32岁的陈福梅,2000年从巫山县搬迁到我县荫平镇荫平村落户。
陈福梅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学习,特别喜欢学习农机知识。别看她是一个妇女,摆弄起农业机械来,一点儿不比男子汉逊色,抽水机、耕田机、收割机样样拿得上手,被乡亲们称为“农机通”。
从事传统农业,难以实现增收致富。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农业机械,陈福梅根据平日所见所闻分析认为,今后农业生产发展肯定要走农业机械化道路。于是,陈福梅便有了购买水稻收割机的想法。
陈福梅的丈夫何泽双在新疆一家企业打工。夫妻俩商量后,何泽双放弃了在新疆的固定工作,回家和陈福梅一起创业。一打听,购买一台收割机和运输收割机的小卡车,总投入需要25万元。
“当时手里只有3万元,加上国家的农机补贴5万元,还有17万元资金差口。”陈福梅回忆。2010年,陈福梅获得贷款17万元,买回了一台收割机,圆了创业梦。
走南闯北
陈福梅说,他们开着收割机走南闯北,不但可以挣钱,还可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。虽然很辛苦,但夫妻俩也觉得很快乐。
每年4月,他们就出发,先到成都、西安、宝鸡等地收小麦,6月转战广东收割水稻,8月中旬回到重庆、成都等地收割水稻,然后再到银川、吉林、辽宁等地开展机收作业,11月下旬回家保养机器,全年只有三四个月呆在家里。
在家里,他们也没闲着,买了一台爆米花机器,加工特色小吃。
走出去天地宽广,夫妻俩结识了很多开收割机的外地朋友。
陈福梅的电话本记了许多电话号码,有开收割机同行的,也有各地村民的,小麦或水稻成熟了,大家互相联系。家乡水稻成熟时,她也介绍了一些外地从事收割的朋友来梁平一起收割。
“这3年挣的钱,不但还清了银行贷款,余下的钱还买了房子。”陈福梅对未来充满信心,她说,她要趁年轻出去多挣点钱,多看看美好世界。记者石野
近日,陈福梅的丈夫何泽双在保养收割机。